【资料图】
人总想得到良好的亲密关系,在关系中也总想以控制对方来得到主导权,想得到主导权也就会存在以下几种控制对方的模式:1、我比你强大,我是为你好,所以你必须听我的,否则你就是不爱我;2、我无助我弱小,所以你必须帮助我,否则你就是不爱我;3、我总是听你的,顺着你,所以你必须接受我,否则你就是不爱我;4、我如此有魅力,我如此优秀,所以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,否则你就是不爱我。不管是强势的还是弱势的,其实都是想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得到控制对方的权利。
他们都追求着这样一个目标“我希望世界能如我所愿,具体就是,希望你能如我所愿”,简单点说就是,我的思维过程已经预料了这个世界该如何发展,当世界果真如此时,就证明了我的思维过程即我的头脑的伟大,而当世界出现意外时,我会有失控感,即世界发展没有被我的头脑所预料到,我会觉得我是差的、坏的和错的,同时也觉得世界是差的、坏的和错的。这个心理思维逻辑,我想从哲学的思维来改变认知。
先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,他小时候有过和父母分离的情况,一到假期就要面临被送到他不喜欢的地方,有过分离的痛苦经历。成年后他渴望永不分离的感情,在亲密关系中他都抱着永不分离的希望和对方相处,但是曾经的经历会让他对分离有假设,只要对方有独立意志就会让他感觉不安,因为触及到了他曾经的分离经历感觉,所以他就会想控制对方,让对方不要离开自己,相处中就会遇到上述说的4个思维逻辑。
这个思维模式,要怎么去重塑呢,我们从康德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建议,在判断一个事物时有双重区分,一方面有一种先天判断,就是“直觉”向自身中产生,然后有一种后天判断,就是“感觉”来自经验的判断,另一方面存在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。
某事让你产生不适时,先判断一下,这个事是不是触及到了你曾经类似的经历,所以让你有这样的感觉认知。如果是曾经的类似经历让你产生不适,那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下,用直觉思维,用内心的直觉去感受一下这个事,不要受曾经的经历所干扰,换一个不同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。就像上述例子里的分离经历这个感觉一样,当他遇到类似的经历时,曾经的经验就会提醒他的思维,他就会按照这个思维去判断事物,但是这样的思维来进行判断往往是错误的判断,所以我们就要寻求新的思维模式,在康德这里就有新的模式建议,就是先天判断,从思想自身中产生,换一种说法就是直觉,遇到类似的事物时,曾经的经历不一定是对的时候,我们要从自身中产生,抛开经验,重新认知事物,最后进行判断。在康德的思想中,我非常喜欢他对判断结果做的描述,是“我可以希望什么”,我可以希望一种意义,而被希望的东西,是不被认识的,即不被证实,也不被证伪,它是被相信。
在亲密关系中开篇提到的,控制就是想达到“我希望世界能如我所愿,具体就是,希望你能如我所愿”。如果我们用哲学的思维来对这句话进行重塑,希望的东西,是不被认识的,不被认识也就不能被证实,不被证实就不能分辨真伪,分辨不了真伪的东西就选择相信和信任。当我们希望对方怎么做,希望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时,就是控制的开始,我们将希望对方怎样做的心理重塑为我相信和信任你做的,这样的相处模式会得到不一样的体验, “我相信世界能如我所愿,相信你能如我所愿”。
Copyright ? 2015-2022 欧洲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