蛙声阵阵,蝉鸣声声,稻花如白练,荷花别样红。今天,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——夏至。盛夏自此正式拉开序幕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夏至,五月中。《韵会》曰:夏,假也;至,极也;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。”此时的万物,生长繁盛到了一个极点。清代钦天监官员陈希龄在《恪遵宪度》中写道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也就是说,夏至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那一天,夏至之后太阳南移,白天逐渐变短。
俗话说,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。那么老北京人过夏至都有哪些讲究呢?我们为您盘点一下。
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
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,但吃面却大有共识。夏至新麦已收获,人们尽兴吃面,有尝新之意,既解馋享口福,也是盛夏的便捷饭食。南方有阳春面、干汤面、麻油凉拌面等,北方则有打卤面、捞面、炸酱面、冷面等。
对于北京人来说,这一天是吃“夏至面”的日子。与冬至吃饺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夏至则以面食为主,特别是凉面。在夏至这一天,不管是牛肉面、担担面、热干面,还是冷面、凉面、捞面,但凡能和面有关的吃食,都是非常受欢迎的。
1、北京炸酱面
老北京人爱吃炸酱面,在夏日便可以过水,过完凉水的面根根利落,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儿。炸酱面有个特点,那就是自己家做的炸酱面最好吃。
北京的炸酱面还是很讲究的,无论色香味都有独到之处。论吃,北京人挺认老牌子,炸酱面的酱一定要选六必居的干黄酱。炸酱的肉一定要选瘦多肥少的五花嫩肉丁儿。要是图省事用肉馅儿炸,味道就差得远了。
炸酱的炸法也不难,简单说就是:倒油→煸肉丁儿→放葱花儿、姜末儿→干黄酱加少许水放入锅内→加少许糖和盐提提味儿→要不停搅拌防止糊锅→文火咕嘟1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。
2、麻酱面
芝麻酱面用的酱要自己调制,家里的大人忙不过来时,就会让小孩来和酱,大人会蒯出一大勺稠芝麻酱放在碗里,再少少地倒些凉白开,给副筷子,就让小孩去和酱了。这个也有步骤:加水→要顺一个方向调→和匀→再兑水→和匀……如此反复若干次,直到芝麻酱开始挂筷子了,并且渗出一层厚厚的油脂,这酱就算和好了。和好后在芝麻酱上撒些盐,也要和匀。
3、打卤面
打卤面的卤,算是浇面的正宗佐料,以白肉片和高汤为主,里面放黄花、木耳、口蘑、大虾干。煮的时候,放盐放酱油,放“水淀粉”勾芡,打蛋花,泼花椒油。另外也有用羊肉片、鸡肉片的。吃时最好也放些黄瓜丝等面码儿。
4、热汤面
生病的时候,最想吃一碗妈妈做的热汤面。热汤面养人,家里有谁感风寒,头痛脑热流鼻涕,就吃碗热汤面吧。热汤面的做法很简单,先炝锅,再放汤,汤开后,再放入面条,面条熟了,就可以连汤带面一起吃了。
5、炒面
以前老北京人做的炒面都是拿剩面条做的,和现在人们为了解馋的初衷完全不同。
但做法基本没变:先用水把面条过一过,防止粘连,捞出后把水控控。然后炝锅,先炒配菜,如果喜欢颜色重就放老抽,不想太重的话就放生抽,之后把控好水的面条倒入锅内翻炒,面条炒热了,就可以出锅吃了。如果面条控水控得好,炒出来的面条会干香干香的。
……
彩扇脂粉消夏避伏
夏至日,人们会相互赠送折扇和脂粉等物品,这是一种消夏避伏的习俗。根据《酉阳杂俎·礼异》的记载,赠送扇子和脂粉时还会附上一些辞章。扇子被用来制造风,以帮助降温;而脂粉则用于涂抹,以散发体内产生的热气,预防痱子的发生。
凉糕角黍治苦夏
在老北京传统的小吃当中,专属于夏天的饮食不少,比如雪花酪、酸梅汤、杏仁儿豆腐、扒糕、凉粉儿、凉糕等等。
老北京凉糕是一道由江米、面粉、熟芝麻、金糕、豆沙等原料制成的糕点,是特别适合夏天食用的老北京特色传统名点。江米是粘米的一种,北方叫江米、南方叫糯米,所以老北京凉糕又叫江米凉糕或糯米凉糕,由于中间加了绿豆馅儿,因此也有叫绿豆凉糕的,再加上过去宫廷里吃凉糕喜欢撒上桂花酱,所以又叫桂花凉糕。
老北京凉糕做起来工艺不是很繁琐,但挺耗时间,先得把江米淘净、泡上一小时左右,然后上锅蒸熟,面粉也需蒸熟,待出锅之后稍凉一会、至不烫手了之后将熟面粉与江米融合,用屉布包裹揉搓,揉至均匀、揉至滋润,然后分成两团;熟芝麻碾碎、与白糖、金糕(或山楂馅儿)混合搅拌均匀;等江米团彻底凉凉后擀成片状,一片做底,铺一层芝麻馅儿(也有不做芝麻馅儿,而把芝麻裹在凉糕外面的)、铺一层绿豆沙(可自制,嫌麻烦也可买现成儿的),将另一片糯米盖在上面,压平、压实,然后切成小块儿,上面码金糕条、撒白糖、浇桂花酱都可以,就能吃了。
夏至祭祀
京城中的天坛、地坛、日坛、月坛四个祭祀场所正是在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时不同的祭祀用。《北平市志稿·礼俗志》记载:“每年夏至,方泽大祀。方泽者,乃地坛也。”
夏至节之际的地坛祭祀之规模与复杂繁琐程度不亚于天坛祭祀。夏至前25天,太常寺开始筹备祭祀有关事宜。夏至前3日,皇帝到太庙告请太祖配神,除急事外,不办公事。夏至当日,太常寺卿率领人员打扫坛台上下内外,并在皇帝活动处铺设棕褥垫,设置备神座及皇帝拜位之黄幄,陈设祭祀用品。日出前七刻,太常寺卿赴乾清门报时,请皇帝到地坛行祭礼。
祭祀其分9个仪程:祀礼奉黄琮,献郊祀制帛,供特,中和韶乐奏《祈平之章》,乐九奏,舞八佾。每进行一项仪程,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、各配位行三跪九叩礼,各从位遣大臣恭代行礼,从迎神至送神,历时2小时之久。在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地坛庙会上,我们仍旧能看到当初地坛祭祀时的部分场景复现。
综合自北京日报、《老北京的生活》(金受申 著,李滨声 图,北京出版社2016年10月版)等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:胡德成
流程编辑:u060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2 欧洲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